湛若水〔明代〕
无仆无朋独自身,影行潭底月三人。春粮千里求仁去,到了还归自已仁。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梅根港欲泊不泊其况可想
董嗣杲 〔宋代〕
谁何哭
徐积 〔宋代〕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
谁何哭,哀复哀。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
送徐惟和还闽兼寄惟起
王稚登 〔明代〕
同襄阳守张士弘过习家池六首 其三
孙承恩 〔明代〕
习家池馆汉江滨,长岁清泉蘸碧云。时移事往人何在,今日风流属使君。
如梦令·镜药收来守拙
谭处端 〔元代〕
和蔡肇慎思说家山之胜用其语得诗
邓忠臣 〔宋代〕
连日大寒夜坐复苦饥戏作短歌
陆游 〔宋代〕
补陀山
陈允平 〔宋代〕
念奴娇
佚名 〔宋代〕
送僧
释文珦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