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宋代〕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武城道中夜闻作吴语而歌者仿佛竹枝遗响因为
陆完 〔明代〕
过郴阳巡道旧署留宿抚衙前双古松怅然有感
邓云霄 〔明代〕
双松百尺并嶙峋,劲骨曾将傲吏亲。十载星霜存旧物,几番衙署换新人。
延年羡汝龙髯古,失意怜予鹤发新。珍重岁寒心不浅,路旁桃李易成尘。
病中和蔡坚老
刘应时 〔宋代〕
游东郊以园林无俗情为韵得情字二首
冯时行 〔宋代〕
次韵奉和
杨蟠 〔宋代〕
眼儿媚·雁带新霜几多愁
方岳 〔宋代〕
入石桥路林木蓊郁但闻涧声潺潺忽惊湍飞雹骇
徐大受 〔宋代〕
青玉案·柳阴花底春将半
佚名 〔宋代〕
腊月初三日虏人攻城以强弩射退获捷
赵万年 〔宋代〕
四围钲鼓震天鸣,虏骑平明尽逼城。万弩应弦因退走,却疑城上有神兵。
宿衡阳
陈藻 〔宋代〕